Skip to content

一些想法

看到网上两天前的一篇《诗人海子自杀》的专题,想到如今现实与多数人理想的冲突,又或者想到的是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我不禁对海子这样能在自己的热情与世界中沉醉的人肃然起敬。

海子有对诗歌纯粹的热爱,就像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也有同样的热爱一样,这本没有什么错,但悲剧的发生往往就是两件本不应该相关的事碰撞在一起而产生的。在今天的中国,物质生活占了绝对的大头,包括我在内的普罗大众喜欢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和舒适,大部分人并不在意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感觉没有必要去在意内心世界,就算你的内心世界很牛逼,那也只有你一个人这么认为。物质和精神就是不应该相关的两件事,都有,最好不过,如果差一点儿什么,其实也无大碍,但就怕这两样之间相差巨大,或者两样都匮乏。

上世纪80年代,应该是中国最梦幻的充满理想主义的时候,但却又被改革开放的巨大力量裹挟着前进。专题提到海子这个15岁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的人当时一个月能挣100多元,而他村里早早辍学的同龄人去到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南方都比他挣得多。当记着在海子摆着花的坟前问他的父亲如何评价被许多人献花的儿子时,这位父亲认为死了就无意义了,如果不死,海子从北大法律系毕业,现在应该是省委级别了。看到这里,才明白海子的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在当时真的差得很远。可就是他这种在当时无法达到,离现实很远的理想才显得难能可贵。关于他的死亡,没有人知道原因,有人认为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也有人认为是个人的精神问题,就像他说的,他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但不管怎么说,他之所以能被后世讨论,总有其非同寻常之处。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完全走出了诗句所描绘的时代,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抛弃诗句中的生活,头也不回地走上一个务实的道路。不幸的是,许多人没有把务实当成是提高生活的手段,而是当成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生活的全部。所以,当物质成为衡量自身和别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时,我们迎来了经济的飞速繁荣,以及经常出现于新闻上的匪夷所思的道德崩坏。尽管一个当年的“天之骄子”不如一些早早“看开”的人生活富足,也尽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并不能理解海子的诗歌之美。但最后,被历史和许多人记住的人是海子,而不是比他过得更好的其他人,如果他在天有灵,应该会很欣慰。

那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你是选择平平淡淡、生活还算富足的度过一生,还是选择在无数人奔流而过的世界中留下自己的一点痕迹?

季羡林曾写道:“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

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流于世俗,海子只是走向了自我的巅峰。人生各有各的精彩,没有规定生活这条路必须按照某一个方向走,尽管绝大多数人是按着相似的方向走着的,但始终的,有些人会选择其他方向,哪怕那个方向的路曲折而又艰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哦~(#^.^#) *超出时限。 请再次填写验证码。